若你認真查「淡水阿給」的老店,想必不會錯過發源地「真理街」,有三家店:老店阿給、三姊妹阿給、文化阿給。雖然都不在淡水老街上,卻也與之不遠。
將近老街盡頭之處,轉入岔路,走一段陡上坡路(約莫五十步),不遠處便是這兩店之處。
特地上來吃這阿給老店,與老街上的諸多阿給店,可有不同?從前我吃不太懂,直到年歲漸長,懂得挑剔,得說同一款食物,即便長得看起來一樣,咬下去都可能天差地遠。
先說醬料,這店率性淋上一層豆瓣醬,底下透露出阿給的分層樣貌:外層豆皮、魚漿封口、冬粉藏於其裏。
作為熱愛豆瓣醬的一份子,這口味真是恰到好處,些許湯水在碗底,能沖稀一點醬味。筷子夾出內裡的冬粉,份量著實不少,大約半餐的份量吧。外部的豆皮不老,咬下去便感受到豆腐軟香,最後和著冬粉再一起入肚。
魚丸裡填了肉燥,一口咬下略顯油。相較之下,基隆的魚丸同樣用鯊魚漿,但並不含肉燥;基隆有個「豆干包」與淡水阿給相似,但僅填入絞肉,不含冬粉,各有其固執之處。根據《台味飄撇》一書的描述:「這就是台灣小吃的風土癖性。」
留下你想說的話,一起加入討論!